行業(yè)信息
免疫熒光共定位分析是一種強大的技術,用于研究特定蛋白質(zhì)或其他分子在細胞或組織中的定位及其相互關系。海馬體(Hippocampus)是大腦中與記憶和學習密切相關的區(qū)域,因此在神經(jīng)科學研究中,對海馬體內(nèi)的分子進行共定位分析尤為重要。下面是進行免疫熒光共定位分析的步驟和技術要點:
實驗準備
1. 樣本制備
動物模型選擇:根據(jù)實驗目的選擇合適的動物模型(如小鼠、大鼠等),并確保其健康狀態(tài)良好。
組織固定:通常采用灌注固定法,使用4%多聚甲醛(PFA)通過心血管系統(tǒng)灌注來固定整個腦組織,然后將海馬體部分切片(冰凍切片或石蠟切片均可)。
2. 抗原修復
熱誘導抗原修復(HIER):如果需要,可以通過微波加熱或高壓鍋處理切片,以恢復因固定而被掩蓋的抗原表位。
酶誘導抗原修復(EIER):某些情況下,也可以使用蛋白酶K等酶處理來暴露抗原決定簇。
免疫熒光染色步驟
1. 封閉非特異性結合位點
使用含有5%-10%正常血清(來源于二抗宿主物種)或BSA的PBS溶液封閉樣本,防止非特異性結合。
2. 一抗孵育
根據(jù)目標蛋白選擇相應的抗體。對于多重標記,應選用來自不同物種的一抗,以便后續(xù)用不同熒光標記的二抗區(qū)分。
在4°C條件下過夜孵育樣本與稀釋好的一抗混合液。
3. 洗滌
使用PBS緩沖液輕輕洗滌樣本數(shù)次,去除未結合的一抗。
4. 二抗孵育
使用帶有不同熒光標記(如Alexa Fluor 488, Alexa Fluor 594等)的二抗,針對每種一抗分別孵育樣本。確保所選熒光標記具有不同的發(fā)射波長,以便于區(qū)分。
5. 復染與封片
可以使用DAPI等DNA染料復染細胞核,便于觀察細胞結構。
z后,使用抗褪色封片劑封片,并蓋上蓋玻片。
成像與數(shù)據(jù)分析
1. 成像
使用配備相應濾光片組的熒光顯微鏡或多光譜成像系統(tǒng)獲取圖像。為了獲得z佳結果,建議使用高分辨率顯微鏡,并調(diào)整曝光時間以避免過度曝光或信號不足。
如果需要更高的分辨率,可以考慮使用共聚焦激光掃描顯微鏡(CLSM),它能夠提供更清晰的三維圖像。
2. 數(shù)據(jù)分析
共定位分析軟件:利用ImageJ/Fiji、Zen(Zeiss)、Imaris等專業(yè)軟件進行圖像處理和共定位分析。這些軟件可以幫助計算Pearson相關系數(shù)(PCC)、Mander重疊系數(shù)(MOC)等指標,量化兩種或多種熒光信號之間的共定位程度。
定量分析:除了共定位系數(shù)外,還可以統(tǒng)計每個視野下的熒光強度分布、顆粒數(shù)量等參數(shù),進一步描述目標分子的空間分布特征。
注意事項
抗體選擇:確保選用高質(zhì)量且經(jīng)過驗證適合免疫熒光應用的抗體;同時注意一抗來源物種的不同,以免造成交叉反應。
熒光標記的選擇:選擇光譜不重疊的熒光染料組合,以便于區(qū)分不同的標記物。
實驗對照設置:包括陽性對照、陰性對照以及僅含二抗的對照,確保結果的可靠性。
NEWS
新聞動態(tài)service
科研服務18537125967